“创新积分制”思维导图及企业提高积分建议
企业是市场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策源地。2020年,企业共输出技术38.54万项,成交金额2.58万亿元,占全国技术交易金额的91.4%。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1 创新积分制出台背景及试点情况
为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科技创新,科技部向地方科技管理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高新区等广泛征求意见,并邀请专家团队进行了充分论证,自2020年起在国家高新区率先以试点形式,探索建立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定量评价、积分赋能、精准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创新积分制”。截至2023年底,实施“创新积分制”的试点高新区已达133家,其中包括101家国家高新区和32家省级高新区,覆盖全国25个省份。实践表明,“创新积分制”在引导金融资源、促进精准施策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成为推动科技金融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受到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的重点关注和认可,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均在总行层面全面参与了“创新积分制”工作,推出了为科技型企业设立的“创新积分贷”专项金融产品,根据创新积分直接对科技型企业进行无抵押信用贷款。同时,已有近20家银行主动与积分试点地区合作,据统计,2022—2023年银行为积分企业对接授信超2000亿元,提升了企业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便利度。2024年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依托“创新积分制”设立1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经两批次遴选了近3万家“白名单”企业推荐给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科技创新再贷款备选企业加大融资支持。积分应用场景也将逐步在科技政策、股权投资、企业上市等方面得到拓展。
2 “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思维导图、指标及权重分配
为切实提高“创新积分制”工作水平和规范性,科技部在试点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包括指标权重、数据规范、应用场景等在内的《“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2024年8月,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在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型企业试用。《“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3315”,即一个指导思想、三个基本原则、三类一级指标、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五种结果应用建议,其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思维导图
科学、客观地创新积分评价指标及权重是确保积分制实施成效的关键与核心内容之一。科技部深入分析国内外评价报告,在充分参考借鉴国际和国内创新评价实践基础上,结合四年积分制试点实施经验,遵循价值发现性、可获取性、可比较性、可量化性和可解释性的指标构建原则,形成了一套重点突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视成长经营能力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创新积分核心指标共涵盖3类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见表1)。在指标权重设置上,以突出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注重对企业成长经营能力考察为导向,同时划分了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企业不同阶段,确定了3类一级指标及18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赋值(见附2),并将根据实践情况持续优化。鼓励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在核心指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域差异与特点,自主探索形成地方指标、指标权重和积分计算方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积分体系。
表1 创新积分核心指标及数据要求
表2 企业不同成长期的创新积分核心指标权重
3 企业提高创新积分的建议
随着企业创新积分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将精准引导技术、资金、人才、数据、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向科技型企业有效集聚,助力“硬科技”“好苗子”企业脱颖而出。创新积分数量也将成为企业能否获得惠企政策、各类科技项目,尤其是科技金融,支持的重要依据,对企业长远发展影响深远。未来,企业创新积分一定程度将决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命运。如何提高企业创新积分,是任何企业都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科技创新方面,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的理念,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研发费用及其增速、研发费用占比保持在合理范围(我国创新能力强的公司研发投入一般占营业收入20%以上,如华为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1647亿,是销售收入的23.4%);积极申请建设省级及以上研发或创新平台,申报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承担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2)科技人才方面,积极吸纳应届毕业生,提高科技人员占比及研究生以上人员占比,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3)知识产权方面,重视发明专利申请及国外布局,重视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及技术合同登记。
4)经营管理方面,提高企业长期可持续的成长经营能力,关注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利润率等财务核心指标。